軟實力是我去找我弟聊天時,他提出來的一個自創名詞...
我們發現工作上,除了那些被明確定義,清楚知道方法,步驟,流程的事情外,工作上有許多重要的細節,是尚未被明確定義的,特別是在開創性的事業或新創的團隊上。但那些細節其實並非難以處理,只是,不知道那些是屬於誰的責任,結果就放著不管。
可能是家族遺傳的關係,我們只要看到那種懸而未決,卻又是影響工作進行的要素之一的問題時,我們就會主動去把他處理掉,接著相關的單位就能夠順利的動起來。通常這些事情都並不嚴重,都是些可以說得很重要,但其實真的考究下去,怎麼決定也沒差的東西,只是能作主的,一時沒有心思去理清,而那些負責執行的,也不敢妄自決定才導致事情停擺。而一但我們招惹這種事情多了,只要不出什麼問題,到最後很容易就是這類大小事情變成由我們主導。
以我弟的案例而言,他觀察到雖然每個工地都會配製一套電腦,作為現場管理用,不過工地的電腦礙於預算,通常不會買太好,相對地大家也只把它當成消耗品,不會好好愛惜,導致許多工地完工後,剩下了許多堪用的電腦,卻也沒有人願意去使用,造成無形的浪費。於是他就建議說,何不用補助的方式,讓工地負責人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更好一點的電腦,這樣一來,他自己會愛惜使用,等他被派到下一個工地,電腦也能理所當然地跟著過去,既能用到好的設備,又部會浪費物資,可謂一舉兩得。在他主管聽到這番建議後,一方面表示贊同,同時也感歎到「最近公司用腦的人越來越少了」。
最近我也有這種感覺,當要交代給設計人員工作時,設計人員往往一句,你文案跟照片要先準備好,照片漂亮,設計出來自然漂亮,文案抓到重點,設計品自然出色,所以我們也都會很認真的去想文案,弄照片,不過我們畢竟不清楚要設計成怎樣,照片拍的可能不是重點,文案想的可能不夠利落,看到成品時,往往有說不出的怪異感。
我們平常從報章媒體上,看了成千上萬的優秀作品,對於什麼是優秀的,早就已經有很好的鑑賞能力,但對於創造該作品的過程,則是一無所知,所以往往把一個優秀的作品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當看到我們自己想的文案跟拍的照片,拼湊成所謂的設計品時,免不了要大失所望,儘管不知道問題在哪,但是直覺告訴我們,這不是我要的東西...
這讓我回想起,當初我在做設計的時候,從來也沒有去要過文案,也沒有要求要有美的照片。多半我第一個會去瞭解的是,對方要求做這個設計品,目的是要給誰看,想要傳遞什麼訊息。但業主往往是無法清楚描述這兩點的,所以都是透過訪談跟試用產品來旁敲側擊,然後融入設計作品中。有好的照片,就善用照片來構圖,沒有好的照片,就用創意的視覺圖像來填補,總能應付顧客的要求。
當然我要聲明,好的設計人員肯定會做得比我更多,只不過最近礙於預算,遇到比較多都是「只能說比較會操作美工軟體」的設計師,而這當中的優劣差異,就是我們所謂的「軟實力」的差別了。
XXXXXXXXX 首次登場的分隔線,請多指教 XXXXXXXXX
什麼是軟實力呢?
按照我弟的說法,那些施作、施工、搬運、執行等硬邦邦身體力行的工作,就說是「硬實力」吧,而那些要思考、謀略、規劃、創意、組織等腦內工作,就是所謂的「軟實力」。換句話說,懂得並熟練怎麼「做」,那是一種「硬實力」,是一種技術性的累積,當然不是說硬實力不需用腦,只是它偏重練習跟累積,以經驗為主,或說以右腦的發揮為主。而「軟實力」,就是懂得並熟練怎麼「想」。動腦不一定就是在進行思考,所謂的想,就是把腦中儲存的資訊,拉到暫存區,搭配目前身體感官所接受的即時資訊,匯整分析後做出判斷,並進而做出決策,這樣的能力,稱為「軟實力」。根據我咕狗的結果,似乎軟實力是以左腦的發揮為主。
既然是左腦的工作,那就說開發左腦就好了,幹嘛發明什麼「軟實力」這種怪名詞咧?
這是因為開發左腦是在講鍛鍊,而不是在講鍛鍊的成果。所謂的實力,就是經過一番鍛鍊後,練就的能耐,我們想說的是,這種能耐的發揮,會造就什麼結果,而且實際上,當一個人在發揮軟實力時候,也不是光靠「左腦」就夠了。
在發揮軟實力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硬實力當後盾,所以不是說,只要有心,人人都要練軟實力,那根本是本末倒置。欲練神功,必先練功(請千萬不要自宮呀),紮實的功夫底子是必要的基礎,因為要有好的底子,才能驗證軟實力所鑽研出來的成果是否有效。下盤不穩,揮什麼拳都沒力(Discovery驗證過),但這偏偏是許多新鮮人忽視的問題,人人都想「第一次做簡報就上手」「第一次談業務就上手」,一天到晚有人問我怎樣學寫程式比較快,用什麼方法能夠快速學會規劃專案,設計要做得好的重點是什麼。朋友,要有成就不是靠重點,重點是用來帶領人入門,要有所成就得要先把點連成線,把線集成面,把面堆成塔,所以出社會前請好好抓住重點,出社會後請好好練功...
有一點很值得放心的是,這個社會的鐵則就是,當你功夫不夠時,一定會被逼著好好練功的。所以只要有在工作,總會有做得上手的一天,那也就是功夫練成的時候了,問題在於,大家把功夫練成了,也就夠了,從此過著無聊與無奈風平浪靜的生活。但其實這正是鍛鍊軟實力最好的時機,因為隨著時間變遷,一定有出現更好的工具,更好的方法或更好的知識,可以用來改善甚至強化手邊的工作,但只有對該事業如此瞭解的人,才能驗證那些新知是否對工作真的有幫助。
所以軟實力需要先有好的硬實力底子,然後搭配不斷吸收各方面新知的習慣,不斷保持好奇心的心態,不斷想改善目前工作的慾望跟不斷觀察周遭變化的視野,在問題出現的時候,將這些累積的資訊通通調用到左腦,好好地激盪一下,就能激發各種創造性且富建設性的思維,更甚者,這些創意往往是據有可行性的,是真正的價值所在,而不是一時的取巧或噱頭。
XXXXXXXXX 有分格線就可以任意地轉換重點,真方便 XXXXXXXXX
很遺憾書看得少,或說市面上的書也太多了吧,同樣的理念可能有人做過更好的解釋或定義了,無論如何,我都認為軟實力不失為是一個努力的方向,越多具有硬實力的人在發展自己的軟實力,就越能帶動組織的前進,雖然軟實力沒辦法幫人加薪,不過卻能爭取到不少資源,有資源,就能創造價值,而這個價值會讓工作變得更有趣,試試看無妨囉!
--- 後記 --------------------------------------------------------
事後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個名詞早有人用過了,果然人類的創意方向都很接近呀!!
http://wiki.mbalib.com/zh-tw/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