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要感謝我第一、跟第二個辭職的助理
第一個辭職的助理能力太強了,他不但把我交待的事情妥善的完成,還把所有的帳務、申請表跟報表、文件歸檔等機制規劃得有條有理,他離職後一個月,我還傳了個簡訊感謝他,他做的這些後來真的幫了我很多。而第二個助理走的有點莫名,不過他也把第一個助理的工作維持得很好,也因為他突然走了,我來不及找人接手,所以所有事情就落到我身上,讓我更精確地看清楚了我整個營運系統的盲點。
講得更簡單一點,就是逼得我不得不去逐一核對我的財務報表,追蹤所有的應收帳、應付帳,也讓我更清楚目前手上的資源是甚麼。原本我以為自己虧很大,虧超大,入不敷出很嚴重,不過這樣一追蹤,發現其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誇張,不過當然也還是沒打平就是了。藉此也就清楚地知道,拼命的Boundary在哪理,與其把自己逼得緊張得半死,如果能夠打平開銷,其實就不用接太多案子,畢竟案子對公司的體質是很大的耗損,小公司接案子跟做產品,就好比吃西藥跟中藥的差別一般,接案子就像吃了阿斯匹靈,一下子你就感覺沒那麼痛了,但實際上只要你抗體一天不產生,病就是不會好。吃中藥是每天苦得半死,但是頭好壯壯,雖過得清淡但反正也死不了~
以上跟技術力的關係是甚麼呢?
這純粹是個意想不到的關係,當我開始專心在財務上時,同時也不斷地在計算產品的市場價值,以及要賣多少產品才能支持公司的營運,好比我一套軟體賣三萬,我一個月營運需要十五萬的話,那我每個月賣五套才打平,賣超過五套才有賺,但從資金的角度來看,一年不只十二個月,一年有十三到十四個月不等...有的公司還更多,所以真的一年只賣掉60套產品,那還是虧的。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客戶買了我一套軟體三萬,他還要買週邊設備,林林總總他要花上十五萬,所以假如我一個月要做五套的話,表示我每個月要做出75萬的營業額,相當於我過去在台北上班一年的年薪。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我,如果我有能力每個月都賺到過去一年的年薪的話,那相當於我一年賺了144個月的薪水,這種鬼扯的數字,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啦。
所以再仔細評估一下,每當賣出一套產品,只有20%是利潤,高售價代表高銷售門檻,低毛利代表自己只是在拼命幫別家公司賺錢,這種傻活是能幹多久呢?所以當務之急就是:
一、降低銷售門檻
十五萬的產品可能跑五十家才能賣到一家,但五萬的產品可能十家就能賣到一家,當公司只有我一個業務,而且還是Part Time加無經驗的情況下,絕對是不能賣這樣的產品的。
二、增加毛利率
剛講的20%式扣掉硬體成本而已,但是人事、服務的成本是很難估計的,特別是案量少的時候,人事成本就會相對增加,所以20%的毛利率是危險的,除非是量販店那種銷售渠道暢通的模式,像我們這種跑業務的方式,這樣肯定活不了! 更別想說日後要給業務人員業績獎金了~
通常來講,同時降低銷售門檻跟增加毛利率是不可能的,不過,至少可以透過降低成本來先增加毛利率,如果可以有更好的毛利的話,就有機會引入「我」以外的業務機制,例如聘個業務,或是委託給經銷商。但是,說到要降低成本,怎麼降低呢?一般的選項有兩個:
一、裁員:
裁掉一個人每個月的人事成本就少了一大塊,一整年就省掉不少,但是我團隊除了我以外只有一個員工,再裁下去是要我兼到死嗎?駁回~
二、殺價:
採購有很多手段跟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進貨成本,其中包含以量制價,談特定的銷售合約,或是直接投資原廠,透過股利來降低成本,但問題是我產品所採用的設備是哪些都還不是很確定,而且每個月的出貨量也不穩定,只能靠比價,比價的差價再怎樣,也不過省個2~5%,沒甚麼感覺~駁回~
好吧,通常到這邊還不行就沒戲了,不過這就是我「技術魂」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第一關:追殺比爾
「到頭來我最大的敵人還是你呀~ (菸~」
「嘿嘿嘿,不然你以為我怎樣光靠發呆就能買藍寶堅尼?」
「廢話少說,趙子龍他弟,去幹掉他~殺~~」
沒錯,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靠微軟騙吃騙喝那麼久,最終要面對的第一個可敬的對手,就是他,一套Windows Server 2008要價兩萬六,連Web Server版都要一萬八~
都給你賺就好了阿!(╯‵□′)╯︵┴─┴
第一個最累人的工作,就是要讓我們Web Base的POS系統,能在WinXP順利運行,畢竟從兩萬六到四千五的距離,是不容忽視的!!而這裡面就卡在他一個陌名其妙的連線數量限制,導致XP在同時有40個Connection以上就會開始無法接受網路連線,明明硬體是撐得住,但軟體就是沒辦法。因此要在XP上運行,就只有兩個方法,第一招是自己寫一個Server來取代XP版的IIS,這個好像很難,不過其實花個兩天時間就寫出來了,只是有些細節有待微調,加上多執行緒支援要自己去優化,所以初期穩定性不夠,調穩定性才是他最花時間的地方,因此使得第一個方案無法趕上給十月份要開店的客戶使用。
另一個方法就是Hack,透過一些破解來盡量加大XP的可能性,這點靠趙子龍他弟弄出來了,經過一番測試,雖然沒辦法撐起十台分機連線,不過至少三到五台是沒問題的,所以也就達到經銷商能銷售的標準,同時價錢也就調到合理的範圍了。
第二關:Kill Driver (中譯:凱爾駕駛員)
當初我們不了解POS設備的時候,都還是靠C#控制Windows Driver層去連線列印伺服器,然後再進行列印的,好處是Driver層會把印表機的差異統一,我們只要用繪圖的概念就能操作印表機,且微軟的驅動能夠支援列印伺服器的遠端控制,並且提供列印佇列,並且排程列印,可避免漏單。不過這樣一來光是列印伺服器的存在,就代表了至少兩千六百元到三千元不等的成本,而且是每一台印表機都會增加這個成本,表面上好像不多,但是這錢幹嘛不自己賺。況且有道是多一個硬體設備就多一個能出問題的東西,過去為了這個列印伺服器跟電壓的問題,都快被整死了,所以能夠把他幹掉,當然一定要把他幹掉。
而在POS這個領域,其實早就有一套作法,雖然Low Tech但是經濟又實惠,他幾乎就是直接拉纜線去連而已,線路跟轉接器的成本都很便宜,可能十元左右就有了,但是要使用這樣的設備,代表著原來的列印機制就不能用了,包括列印API的抽象層,以及排程機制都沒了,所以就得要自己寫回來。這點就比較困難了,一來要整合ESC/POS的協定(感謝離職的Frank),另外也要寫一整套排程列印的流程(趙子龍他弟再度發威),同時為了因應使用者出單格式可能會變更,所以又增加了一套XML規格來定義出單格式,就這樣,又省了幾千元~
第三關: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一直以來因為對硬體不熟,所以只想著買最好的硬體就能避免問題,但實際上,就算用了業界最貴的EPSON出單機,也是難免會發生問題,而且他本身又少了幾樣台灣人喜愛的特性,例如印單或沒紙的時候發出警告聲之類的,或是耐操又便宜之類的~
所以,這次就借了兩款不同的台製出單機來測試,測試後發現其實性能也不錯,不過共同點是如果用Driver的方式印會超慢,還好我們已經把他殺了,這麼一來,出單機部分又可以省一、兩千元。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經過了這三關的技術研發跟測試後,成本已經大幅降低到經銷商會有利潤而且願意銷售的階段,光是到這邊,就已經可以看到,原來技術不只是可以用來做出各種前所未有的新產品,他更能在有限的資源上降低成本,特別是軟體技術可怕的地方,在於可以把硬體許多不為人知的剩餘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而差別只在於有沒有人願意投入去鑽研而已。
不過,光是有技術是無法發揮這種效果的,還得要對產品的市場價值有所了解,才能知道投入甚麼技術是有必要的,其實這段期間我捨棄了很多東西沒有作,像是把櫃檯結帳的UI做得更流暢,增加會員管理功能,增加詳細的報表機制,增加人員出勤管理或庫存管理機制等,這些機制都是我被顧客挑戰的地方,因為別人有,但我沒有。
沒錯,我就是沒有,短期內也不會有,但總有一天會去做,就看你能不能等。如果你現在就需要那些,那麻煩你去買別家的,但如果你剛開店,最重要的是把流程顧好,利用有效率的系統來協助你營運,上述的機制都可以用人工或其他便宜的設備來應付,唯有一套可靠的無線點餐系統是你在別處買不到的...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對我而言,仿效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別人做了十年,我們花一個禮拜是不可能超越他的,但是,專注把我們能做的做得更好、更穩、更便宜,這樣的技術力打造的基礎,我相信會更扎實。至於我最前面所提到的意想不到的關係,就用我多年好友給我的Feedback來說明吧!
「我一直在想你說的技術節省成本的這件事情。我一直覺得技術只是完成作品的一個手段,聽你這麼一說才發現技術門檻原來跟商業是有關係的,挺妙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