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發現,大家越來越依賴EMail跟MSN了,甚至到最後連電話都不記了,有什麼事情,就MSN發一下離線訊息或發個Mail,然後等人家回應。這些工具原本都是很方便的東西,不過整體而言,對工作效率的影響實在很大。最近從我自己身上及周邊觀察到不少影響,仔細歸納後發現實在很可怕:

  1. 發了信就以為對方肯定收到,反而導致訊息傳遞延誤。

    首先就傳遞訊息這點,因為通訊便利,現在一個人要處理的訊息傳遞量其實頗大的,相對而言,沒精神的時候,就不會去追蹤訊息是否正確傳達,往往發了信就以為對方已經知道了,結果等到時限已過,事情沒有妥善完成,才發覺對方根本沒收到,或者被自動歸進垃圾郵件中。儘管大家都知道發信後要再度確認,不過往往容易因為許多情況導致忽略這個小動作。結果就是,原本可能是時間充裕,內容簡單的工作,因為這樣的傳遞延誤導致必須倉促完成,除了品質不佳外,更容易錯誤百出。

    要說解決方案的話,比起用什麼高科技設備來輔助,對於重要的訊息傳遞,再多打通電話確認是比較可靠實在的做法。

  2. 發信方便,有時候還沒輸入完整就不小心送出,或者沒有慎重檢查就送出。

    現在不時會看到信件標題註明了「修正版」「正式版」「最終確認版」等標記,而且可能是一連就好幾封,有時候我也常不小心就按到送出,然後打完之後還要再補充聲明哪封才是正確的版本。這個其實也會浪費掉讀信的人的精神跟時間。

    除此之外,更可怕的是未整理就轉寄的資訊。

    前陣子又有人又被我碎嘴,因為我請他去找參展資料,把參展的相關資訊整理給我。結果我看到他把網站上的廠商參展須知整個複製,貼到EMail當中直接寄給我。以我對他的瞭解,他還不致於連看都沒看就把東西寄給我。於是我就問他,是不是已經看過內容了?果然他理所當然地回應他有盡到盡進的責任,但我當再進一步問「那你為什麼不把重點節錄出來給我就好?同樣的文件,你看過了,我還要再重頭看一次,那跟你直接轉寄給我有什麼不同?」接著我得到一個彷彿被無理刁難的表情...

    以前大學時代時常聽到企業經營中,有各式各樣的文件,有報告、企劃、申請書等,當我踏入軟體這個行業後,我發現自己經歷的幾個工作,都正好沒有這方面的制度,有的只是上司時而「應客戶要求」需要製作的類似文件。彷彿營運過程中這些文件,通通都可簡化成一封Mail了...

    我想,接下來的時間內,是有必要再把這些制度找回來,光靠Mail,有很多具意義的資訊都會慢慢垃圾化,實在太可怕了。

  3. 信件搜尋便利,信箱空間大,所幸就把信箱當檔案庫

    我發現我常常在重寄或請人重寄信件。某些東西之前寄過了,也確定收過了,不過收件夾累積太多信件一時找不到,於是只能請對方再重寄一份。重寄或許不是什麼大問題,不過有時候年代久遠,可能就真的找不到了。所以重要或有用的資訊,還是得妥善地歸檔起來,信箱最好保持淨空,不然一旦習慣把信箱當檔案庫,就會容易遇上資訊漏看,或是明明有收到卻沒有處理結果自己也忘記等困擾而且沒有歸檔的東西每次找起來浪費時間且容易不小心刪除,每次浪費個幾分鐘,累積起來也是很可觀的。

  4. 通訊方式太多元,讓人搞不清楚怎樣連絡才是有效的。

    常常有人說他寄信給我了,可是我怎麼也沒收到,結果發現他是寄到我MSN信箱,可是我常用的是GMail信箱。也有人發Facebook塗鴉牆留言報名活動,結果我那陣子沒去看,就不曉得有人要參加。諸如此類的情況層出不窮,不過要說好的解法,可能以後的自我介紹詞要改成「你好,我是小卷,請用GMail跟我連絡,謝謝。」之類的吧。

  5. 同一個螢幕內可以同時跟多個人聯繫,使得思考無法專心,討論時間會更長更沒有重點。

    有的人不喜歡電話討論,喜歡用MSN打字,不過打字除了在怎麼快也有限度外,常常無法有效地表達,導致容易誤會意思,加上在螢幕前可以同時做好幾件事情,所以討論就會更加的沒完沒了。不管怎樣,遇到複雜的事情要討論,我還是比較傾向當面談,或者電話連絡。

  6. 除了電話、手機以外,再佐以MSN、Google Talk、Skype等通連機制,工作很容易被打斷,影響工作品質。

    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實在是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才好,坦白說真正幫上忙增加效率可能就那幾次,但是八成以上的時間都是被各種通訊機制浪費掉的。電話來了可以不接嗎?手機來了可以不接嗎?MSN傳訊不回嗎?Skype Call In不回嗎?且不管內容跟重要性,一但鈴聲響起,就已經打斷了原本的思緒,就算直接掛斷不接,剛剛腦中琢磨的東西也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但又能如何呢?如果能規定全國早晚各有一小時通聯時間,其他時間「Radio Silence」,搞不好生產力會全面提升也說不定。

  7. 腦中的資訊多元、片斷且破碎,難以組織

    以前腦中的資訊少,要想出三點大綱就很吃力了,現在受到各種媒體的陶冶訓練,就跟想頭條或標題一樣,人人隨時就能想個一二十個,但是也僅止於標題,一但要深入討論細節跟內涵,大家的腦中就跟眼神一樣空洞,這種所謂「萌」的要素在工作上是沒意義的。以前我們會說,要訓練組織能力,除了數學好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多閱讀、撰寫文章,不過最近許多文學著作,似乎也有逐漸漫無組織的趨勢。該說這世界越來越浪漫嗎?哎,有空還是多來鍛鍊組織能力吧。

  8. 習慣使用電腦,所以許多人隨手沒有紙跟筆可以紀錄,甚至有紙筆也無法妥善使用。

    我就是最明顯得例證,大學時代我隨身都會攜帶Notebook,隨時要討論要紀錄就有工具,現在我也是隨時帶Notebook,只不過是兩公斤重的那種,雖然打字比寫字快,不過很多資訊的紀錄就受限於文字,無法妥善地自由紀錄。最近用iPad雖然也可以手繪,不過感覺還是沒有真正用紙筆來得簡單靈活。

    另外,有時候就算拿到筆,也只能畫圈圈,討論完紙上就是一堆圈圈跟箭頭,過兩天誰也不知道那些圈圈是什麼,字體大家更是比醜的,畫的東西又不易表現出關聯性,到最後可能一組圈圈,各自表述,討論的結論有根沒有一個樣,真是糟糕阿。

  9. 缺乏言語溝通經驗,使得言語上的表達跟理解能力降低

    隨著用MSN的機會增加,相對地當面討論的機會就減少了,使得在當面討論上能運用的各種技巧都相對生疏,結果討論中容易出現詞窮或認知差異等問題。有時候雙方討論時,觀點很有可能根本是一樣的,但是卻用了不同的例證或說詞,導致容易有誤會,往往要花好很多時間才能走到同樣的軌道上,這點要是平常有經常在溝通,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在言詞上有一定的默契,溝通起來自然就會更流暢。不過現在當面講話的機會少,相對地就比較不容易累積那樣的默契。

  10. 有的人索性就不記電話了

    前一陣子臨時有事情要請人連絡總公司的會計,結果他連絡不到的原因是她MSN沒有回,問何不打電話,他理直氣壯地回應說他沒有對方的電話號碼,且不論取得總會電話號碼的方式還很多,他在此工作半年,與總會間的聯繫一直是由他負責,而他居然還能夠不知道對方電話,真是讓我切實感受到科技的威力。

    最近也有好幾次,有人要介紹案子給我,本來打算在MSN上直接加會談,碰巧對方不在線上,結果就只能留MSN的帳號,因為沒有人有他的連絡電話。留MSN帳號雖然也是種方法,但是缺點是不能主動出擊,就算我加他好友,也得等對方有同意我加入,才能確保我傳的訊息對方能看到。如果有手機的話,就算馬上打過去碰巧對方不方便說話,還可以另外抓個時間再打,但是用MSN賬號就真的,連這個帳號是不是對方真的能連絡上都不確定,更別說規劃連絡時間了。

    手機號碼,或最好是辦公室電話,還是都留一下吧,雖然不用老是打電話,但總會派上用場的。

 

說到底還是個老梗,科技帶來了便利,好讓我們活得更忙...

雖然工具進化了,變得更有效率,但人卻很容易因此退化,導致到頭來效率可能比沒有工具時更差。儘管不可能用規定去限制大家如何使用科技,但是希望能早日找到理想的方法,妥善地應用這些本該讓我們活得更輕鬆的科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派大星 的頭像
    派大星

    派大星練功房

    派大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