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朋友在臉書分享了一個網站,沒多久有人發現自己沒辦法順利流覽,這時候臉書貼文出現此起彼落的「IE是啥?」「go get a mac」等酸文,這讓用Windows的朋友怒了!
的確,近年來到處都看到Macbook,即使裡面裝的根本是Windows,帶著Macbook的確會讓人有種莫名的優越感(我承認 go get a mac 是我留的... XD),這說明了蘋果的廣告成功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
打從我開始用Mac以後,就常常被問到,Mac好用嗎?為什麼要用Mac?他不是不能用Office?不是很多軟體不能裝?
而我的答覆永遠是,Mac其實不好用,他什麼軟體都不能裝,不能玩遊戲,除非你只是用來打打報告,看看網頁。所以,是的,你不需要買Mac,買台Windows 7的筆電就很好用了(先別急著買Win8)。其實,大部分問我的人,都是想要得到一個「說服自己不要買Mac的理由」,因為多少都中了廣告的毒。為了廣告去買Mac,跟被騙是沒兩樣的...
不過今天我打算用另一個角度來探討,實際上使用Mac跟Windows最關鍵的差別,以及一些大家不會注意到的影響。
那個什麼都不能裝的 Mac OSX
對面巷口可以找到一百個Apple Fan來跟你說其實Mac什麼都能裝,包括Office也有Mac版。但我必須講,Mac上的Office相當難用,儘管他外觀99%跟Windows上相同,但是你要用Mac的鍵盤,Mac的滑鼠或Mac的觸控板去操作他,就是自討苦吃。以我多年使用Office的經驗(之前在印刷公司用Word編了500頁的書),我用Word進行撰寫或排版,都用得相當流暢。但是當我使用Mac上的Word的時候,我發現所有的快速鍵都變了樣,加上Control,Windows Key配置位置的些微差異,只得我每次想複製、貼上、快速圈選,都得要靠滑鼠來輔助,相當痛苦。
這邊要說明一下,如果你Windows用得夠熟,使用Word的時候,是不需要使用滑鼠的,完全依靠鍵盤跟快速健搭配來撰寫文件,效率比單純操作滑鼠要快20%左右。因此,每當我在編輯文件的時候,手不得不離開鍵盤就會有種碰壁的感覺。儘管Word內的快速鍵可調,但是像Ctrl+←這種快速跳到行首的快速鍵,偏偏就跟作業系統的機制衝突到,即便可以自訂那些行為,但基本上都是找罪受,還不如去弄台PC比較快。
但是,我還是用Mac編輯文件,因為我不會去用Mac的Office,而是改用iWork內的Pages來取代。Pages是Apple官方開發,用來編輯文件的軟體,他不像Word那般無所不能,但是他有一個厲害的特點,就是特定情況下,它能解決我立即性的問題。
以我死美工的死個性,通常我用Word寫好文章,大概要再多花兩到三倍的時間去調排版、外觀,其中包括把段落文字預設的行高調到135%,字體改成細明體以外的字體,為標題選擇合適的粗體字,調整文件分欄方式及內文跟條列項目的縮排,加上一些頁首頁尾的裝飾,設定中英文字距,英數字型等等。有很多不是死美工想象不到的細節要調,好在Word都能調,但相對也變得不得不調了。
但是當我使用Pages做同樣的事情時,我發現流程完全相反,首先,在新增文件的時候,範例內的文章版型看起來就是比較舒服,選了範例後,所有的細節都已經調好了,合適的標題字型,合適的縮排,舒服內文行高,理想的分欄排版。而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內容填進去。下面是我分別在兩個軟體的範例中,選擇「報告」類型的文件的範例,你看得出差別嗎?
很多人可能是說不上來,但可以感受有差,讓我來簡單說明下差在哪裡。撇開個人美感差異的觀點,我們從幾個基本的排版設計的禁忌來說明就好了。
首先,左邊下面的配置,你會明顯地注意到有白色邊框,這是因為內容的底色過於搶眼,一般而言,具有底色的封面,適用在網版印刷的情境,讓底色佔滿整個版面,可以強調出質感,但是,由於印表機印字頭跟進紙機制的關係,多半沒辦法印到滿版(其實印刷是事後切出來的,整體也不是印滿版),而版面上的白邊形成跟內容強大的對比,這使得視覺上你第一個注意到的是白邊,而不是標題或主題。另一方面,像內容文字排列跟視覺上的顏色分界線過於貼近(貼邊),以及標題文字跟背景顏色對比太少等問題,都使得整個畫面的分割不明確,無法引導眼睛注視在正確的焦點上。同時比較一下最右邊兩張一樣使用了較重的顏色對比的規劃下,內部的矩形區域跟紙張本身是呈現不同方向(外直立而內橫躺),加上加大的留白區域,這就讓白色部分看起來是底,而不是框,同時內部矩形內放的是照片,而且絕對沒有文字跟背景顏色疊合的情況,眼睛掃過內文的動線也很流暢,這就是他看起來為什麼比較舒服的原因。至於標題是細明體,配色很陰沈之類的問題,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吧...
一般而言,要區別一個舒服的版面設計,除了字裡行間適當的間隔外,另外當你退後到看不清字的時候,整體的外觀格具配置有明確的重心跟動線,而不是散亂的,那就算是一個合格的排版。
當然,Pages的範本也算不上什麼厲害的設計,但是至少是不犯錯的排版,使用上就不需要修正太多,因此我只要把我的內容打進去,就大功告成。大幅省掉了我排版的時間。(我曾經一度擔心,這樣豈不是讓美工都不用混了,所幸後來發現其實一般人不曉得差異在哪裡)
其它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當我選擇報價單範本時,內部的表格,會自動在我填完報價後計算加總跟稅金,這邊跟試算表的整合相當的巧妙,之後我每次調報價,就不用擔心發生忘了改稅金或合計金額就寄出去這種蠢事了(基本上過去這常發生)。
但是呢,如果我想要拿這個東西來編書,那可就是麻煩死了,Pages內的各種Pattern,段落調整,特殊排版等設定,不是不能改就是很難找,所以不是一個可以隨心所欲排版的工具。作為一個上班打報告,做提案或是報價單的工具,他算是相當方便,而且成品看上去很專業。但是在他設定的情境以外的需求,就得找其他軟體來替代了。不過,排版我會用CorelDraw或illustrator來排,所以以我個人的情況來說,Pages算是好用的工具。另外還有Numbers這個跟Excel一樣的試算表軟體,也很好用,不過後來我都用Google試算表,因此就很少用了。
在Mac上還有兩個很棒的民用軟體,分別是Keynote跟iMovie,國際論壇上你不難發現許多很有質感的簡報都是用Keynote做的,另外iMovie也是一個讓小老百姓就能剪出有質感的影片的好工具。這兩套也都跟Pages一樣俱有簡單做出「好像」很專業作品的特性,但是專業人士會發現很多創意難以實現(像是影片字幕不能調位置...)。我想這跟iLife,iWork本身的產品定位有很大的關係。進階的需求在Mac上還是能找到如FinalCut,After Effect之類的專業軟體來取代(但是都很貴)。
上面講了些Mac的好處,主要是為了說明Mac跟Windows在操作體驗上的差異,我接下來說的才是重點...
Apple is Poison
這邊一定很多人都會想到上癮跟錢坑,但這個事實不需要我花時間講了,這邊是要闡述我使用Mac兩年來最重要的覺察。Apple的整個Solution,從上到下,從所有細節,都在透過痲痹你的感官來消耗你的時間,降低你的效率... 事實上,它算是一種生化武器...
毒性一:產生幻覺!
在Apple平台上,動畫不是為了讓你感覺很炫,很酷,而是為了告訴你這個系統怎麼使用。像是資料夾縮到工作列上的效果,是為了讓你知道等下你要再開啓它時要去哪裡找。頁面切換滑動效果,同時也告訴你舊的頁面放在左邊,你要回頭去看,就用手指在觸控板上往右拉回來,或是點左上角的箭頭往左邊去看。照片列表用手指收合後,會變成相本,是為了告訴你撐開相本可打開相簿。這些效果讓你在使用的過程中,學會怎樣進階使用。
但是呢,不知道為什麼在Mac上莫名地難找到檔案,spotlight預設不是找檔名,Finder沒什麼快速鍵可以開啓,資料夾排序規則我永遠也搞不懂,預設也不是照名字排,照名字排的時候不同類型的檔案又混再一起,同一個程式內的不同視窗沒辦法快速切換...
總而言之就是每次我到客戶那邊,如果臨時要找一份簡報給客戶,總是要切換來切換去,那短短的幾分鐘特別難熬。不料通常這種時候,客人往往會冒出一句「看你在用Mac就覺得好像很好用的樣子」,因為我慌亂的找東西的過程中,一堆眼花繚亂的特效對他人來講,就好像我用得很順的樣子,實際上如果是Win7我按個Windows Key然後輸入檔名前兩個字,現在就已經在簡報了...
毒性二:癱瘓神經!
Apple跟在Apple各平台開發的工程師,都很重視操作體驗。為了要讓使用者用起來流暢,有兩種做法,一個是真的讓程式的效率好,快速上菜,另一個就是先端出開胃菜、甜點、飲料、沙拉,爭取時間做主餐,只要銜接得當,你根本不會注意到這跟直接上主菜究竟差了多少時間。但是別忘了,沒吃到主餐就不算吃完,所以使用Mac的軟體時,往往不自覺地消耗了許多的時間在上面而不自知。特別是當許多軟體同時開啓時,大家一起慢一點點,但都給你個良好回應,你就不知道其實都沒有人在幹正經事...
好吧,可能會有人反擊其實沒那麼嚴重,好的回餽跟體驗還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實際在使用Mac的時候發現我的工作效率,的確有很大幅度的影響,不自覺地在各種特效中消磨,跟開啓多個視窗後忘了我到底在等什麼... 很可能真的是我的腦袋有問題了。(所以說用了兩年果然癱瘓腦神經了...)
毒性三:虛火攻心!
Mac上的注音輸入法,反應特別慢,特別是在網頁中使用的時候,說起來輸入文字是我用電腦最主要的工作,因此這個關鍵的地方容易卡住,嚴重時甚至導致程式Crash掉,這點就用起來很痛苦。想想所有的體驗都順順的,結果最主要的打字給你出問題,特別是在你洋洋灑灑長篇大論之後來個子彈時間(一切卡住不動...)....然後陣亡...
看你火不火!
毒性四:失聰失明!
Mac的程式也是會當掉,卡住,停頓或等很久無回應,不過倒是還沒見識過類似藍白畫面的情況,但Windows也很少有這種情況了。
Mac基本上不需要做什麼權限管理或設定,你很少需要去理解那些,但是當你需要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發現那都不是用滑鼠可以完成的事情。相對來講Windows的使用者經過多年的訓練應該多少可以自理了。
Mac網路或藍牙連線時,不用去管WEP,WPA,802.11n之類的設定,不用懂太多DNS,遮罩之類的一些專業術語。能連就是能連,不能連就是不能連,就這樣...
Mac很聰明,所以用久了我就變笨了,但是聰明的Mac也有腦筋打結的時候,這時候就算我再聰明也不一定救得了,或往往就是沒救了...
而Windows,因為我長救他,所以他在我手上會活得很健康...
我用Mac兩年半,期間沒有遇過需要重灌的狀況,所以基本上我也不會灌Mac,但是有遇過一次升級,那次升級就把我的硬碟給燒了...
原因是因為他要花很長的時間去為soptlight作索引,而期間整個系統會很慢,慢到會卡住,慢到我以為不正常,就把他重開,多次重試以後上網Google才知道,一定要等他索引做完,於是我想說帶回家繼續弄,沒想到因為spotlight索引卡住沒有進休眠,結果整台機器在背包中加溫到四十多度。至於為什麼我不關機再收進背包,因為我過去使用Mac從來就不需要關機。所以這究竟是我蠢還是他的錯,我也搞不清楚了...
在Mac上裝Windows或許是明智之舉...
Mac的軟體設計有不少優點,但隨著使用者變多,開發者變多,出貨量變大,Jobs變成仙,可預期的是,他將會開始有漏洞,有病毒,有bug。他的軟體也會Crash,他上面能玩的遊戲軟體還是很少,他們家的軟體的文件跟Windows平台還是不太相容。即使它工具效率高,使用OSX的效率還是低,因為多數人是用Windows,因此轉檔,傳輸等問題,還是浪費時間。他的iCloud跟Google功能部分衝突,當我把兩個功能都啓用在我的iphone上,我的聯絡人會亂掉,行事曆會亂掉,儘管我立刻關閉了iCloud,但直到今天我還無法完全把亂掉的部分修正...
即使他有許多問題,不過我目前還是習慣使用他來處理一般行政工作,是因為我已經調整自己去適應他的狀況,就像過去適應Windows一樣。而針對效率低下的問題,對於要求效率的工作,我會回到Windows平台去作業。說真的,再沒有比Visual Studio更舒服的開發環境了。
用Mac的人,跟用PC的人,沒什麼不同...
現在的Mac也不貴,不用多有錢就能買得起,而且用iWork或iLife做出來的東西,笨蛋跟天才做的成果差不了多少,ObjectiveC難學難寫不代表會的就是天才,Apple Genius背出來的圓周率位數也沒有PI得多(是說我只能背到第二位)。會覺得有差的,大概都是因為整個從產品設計、廣告到門市上帶來的觀感的差異,但本質上,就跟板手及螺絲起子一樣,都是工具,每個人都是使用自己適合的工具,工具本身沒有貴賤,使用工具的人,也不會因此有所區別。當然,Mac使用者愛開PC玩笑的這一點,已經變成一種文化,但這不是個好的文化,今天有人點出了這個問題,或許我們該思考,我們究竟被廣告的刻板印象影響了多少。
Apple過去苦心經營自己的形象,透過各種媒體事件,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所以許多人都在找「不買Apple的理由」來遏止自己的內心好奇。其實,那些電子產品,真的沒什麼必要,很多人都是買了iPad拿在手上,然後不知道能幹嘛,最後丟給小朋友玩Game。玩弄科技產品是空虛的,因為它除了作為工具外,就是一個浪費生命的製品。那些積極參與試著改變世界的人,才是真正的與眾不同...
Sorry, 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以後不再開Mac vs PC這種玩笑了...
但看到還是會按讚就是了... X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