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一些成功者的自傳,常會描述當時他們的理念不被接受,外界及家人都不看好,但是他依舊秉持信念,堅定自己的理想並且不斷精進,終至在某一個契機下,獲得了成功。
這樣的資訊對創業的人而言,無疑是種養分,因為過程中不斷地會遇到各種挑戰,隨時有來自各界的反對聲音,甚至會遇到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能夠有信心堅定信念,除了自己平時累積的判斷力外,其實往往還是需要靠一些養分的支持。
不過有一個不得不認清的事實是,我們會去看成功者的自傳,但不會去看失敗者的(要也是失敗後又成功以後...)。因此,我們不會知道,其實失敗者當中也不乏堅持理念的,只是最後市場證明了他的理念無法在他手上實現。因此,我們也不能自以為:「大家都反對所以我一定會成功!」。
成敗自有道理,但只有當事人最有資源能夠去釐清。實際上在執行創業過程,才真正體會到,這裡面充滿了模糊地帶,有著許多說不準的狀況需要去釐清,而創業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把模糊的地方變得清晰,然後把他轉換成一個組件,堆砌成一套系統,接著站在系統上,再往上一層,繼續解決剩下的模糊地帶。而最能夠串接這一切的就是來自市場穩定的現金流,越早能夠搭建出這一塊,就越能夠開始建構基礎。
就這樣,不管有沒有反對聲音,創業者還是得私底下與自己爭辯,還是得不斷地釐清問題並採取行動,並不是有堅持就是對的,而是要確保自己堅持了對的事情!
--
另一方面,有時候在闡述理念的同時,也會得到一些正面的回饋,甚至有的人會讚賞「我覺得你很有想法,你一定會成功!」之類的,這種聽起來很爽的資訊,其實也是一種毒藥。
事實上,觀念跟理念,氣質跟思維模式,跟事業的成功與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事業的成功是一連串的行動累積出正面的結果,而觀念跟思維再怎麼正確,如果不能再對的時間點促成有效的行動,那也只是紙上談兵。前一陣子有人提到idea不值錢,現在我更體會到,不只是idea不值錢,觀念跟思想也不值錢,只有真正採取行動後獲得的成果,才會帶來價值。
所以我得不斷提醒自己,成功的訊息不會來自他人口中,而是來自財務報表,到那個時候,才能真正小小開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