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話說,看大家好像都有標明自慢,我上個月沒有標示說,該不會不算數吧? (汗)

 

八月份的計劃是找PM跟行銷,然後開始推廣產品,好不容易弄到九月初,總算人到齊了,結果PM跟行銷一來就覺得產品不完整,一直說東西要弄「完整」才有辦法行銷,所以九月初PM就壓著工程師們拼命地趕工,改東改西的... 直到上個禮拜,才正式開始按照計畫找合作廠商...

不過有了PM多少有些幫助,雖然各產品的功能沒有變多,但是細節都變得更完善了。人變多了以後,相對地內部管理也變得複雜了,特別我是找了兩個「朋友」來,沒想到溝通起來不但沒有預期的默契,反而有不一樣的困難...

 

九月份進行的進度

一、Printii 服務

  1. 開發的部分
    1. 後台整個很「徹底」的測過了一遍,把一些防呆機制補齊全。
      (明明沒甚麼功能也能搞出這麼多修正,有PM真可怕...)
    2. 加入行銷那邊的建議,把對網路賣家使用上會更便利的機制加上去了~
    3. 正式把儲值的機制跟整個金流串起來。
    4. 開出了API可以套用到Facebook遊戲上。
       
  2. 推廣的部分
    1. 給合作用的DM初版完成 (這我可能要專文檢討 = = )
    2. 談了兩家公司,感覺整個合作的提案還是有許多不詳盡的地方

二、臉書外包案

  1. 撐過了期中審查,不過是因為委員在趕場,所以沒有細看。
  2. 意外地整合了我們自家的服務,本來還在想要怎樣跟對方合作推廣Printii的,因為這個意外的整合而有了合作的契機。

三、iTouch 無線點餐系統

  1. Reference Site
    北部的 Reference Site 九月一日正式啟動
     
  2. 帳務管理
    原本缺乏的帳務管理部分,一個月下來透過客戶的建議,加了不少功能,特別是招待這類,要記錄卻不計算的帳務,餐廳經營也是很辛苦的...
     
  3. 出單流程
    原本的iTouch是提供給吃到飽的出單流程,分蔡的流程很單純,不過加上帳務後,許多單據的流通方式變得要很彈性,以因應餐廳初期內部的流程調整,所以這邊也想了不少招好設定又彈性的機制,希望最後不會像其他系統一樣,龐大到只有自己的工程師知道怎樣設定... 

 

九月份面臨的問題
九月份遇上的狀況,實在是很難以形容,有一種,掌握不住,管不了的感覺,要說歸咎起來,應該是無法將事情有效地分配到所有人身上,但是,要有效分配,讓對的人做對的事情,還真是不容易... 

 

誰是對的人?

「讓錯的人下車,對的人上車」這句話不時在我腦中徘徊,有時候,我連自己是不是在車上都快搞不清楚了。

先講行銷方面,由於我們的產品,主要是要提供一個簡便的機制,讓人們就算不盯著網路,也可以不至漏掉來自網路的訂單,因此我找了一位之前負責政府「縮短產業數位落差計劃」的專案經理,來規劃這一段推廣。由於這位專案經理是我過去的朋友,並且住得比較遠,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講明了,一個月只要進辦公室六次,每週定期書面報告進度,做為基本的協調機制,不過從八月份開始,由於我當時處理的問題多,無法主動關切,等到他來開會的時候,往往發現他帶來的準備資料相當的不齊全,而他也以「東西還沒做好,無法規劃」為由,說明我提供的資訊不足,以致於他無法完成這項工作。但是當問及他需要甚麼資訊時,得到的答覆確是我自己應該要知道如何給他完整的資訊。這點實在很令人納悶,因為已經把我所知道的,準備過的資訊全給他了,如果他不提出究竟哪裡不清楚,我怎麼可能還能「主動」提供完善的資訊呢?

說起來這個所謂的「完整」二字,實在令人很惱火,打從我公司開始營運到現在,大部分東西都是無中生有,在我開始進行任何事情之前,從來就沒有所謂「完整」的資源可用,何況公司現在才剛開始營運,所有配套都還需要時間來發展,怎麼可能立刻提出「完整」的東西呢?說到底,未來的完整,也是今日的我們從不完整當中去雕琢出來的,就算資源不足,總還是有可以做的事情,像是消費者分析,市場調查,競爭者分析或蒐集一些潛在競爭對手的情報都是有幫助的工作,怎麼可能因為產品還沒有寫完,就沒辦法做規劃呢?

後來經過瞭解之後,發現原來行銷他本身有另外接一些Case,會用到我們服務的部分功能,由於那些功能是免費的,而當前正在處理付費機制,因此所有功能都還沒有正式上線。就因為東西還沒上線,所以他跟他客戶不能結案,才會一直要求要把產品做完整。想必他整個八月份都在煩惱他自己的問題,沒有在用心公司這邊的事務吧。當然,在他的認知當中,公司產品要上線這也算公司事務,所以他不覺得他的作法有問題,不過換到我的角度,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一開始我挺火大的,這傢伙領公司薪水,不好好做事,去弄甚麼Case,還要公司用公司的資源協助他,開甚麼玩笑...

不過,後來我私底下去找他談過後,想想其實這樣也好,這位行銷不是甚麼管理學院科班出身的,不曉得甚麼叫做SWOT,甚麼叫做直接競爭者,間接競爭者,不過,他卻是靠著在BBS上銷售精油等產品在過日子,他的客戶也都是想透過網路販賣東西,卻沒空掛在網站上的人,仔細想想,那不就是活生生一個網路賣家在那邊,從他的電腦上,就可以挖掘到不少網路賣家需要的工具,跟各種在特定情況下才有價值的機制,或許他不會是個理想的行銷專員,但透過他提供的意見,就可以相當接近網路賣家的需求,這也不失為是一種辦法。而由於他接Case的方式,需要依賴我們提供的服務,所以這種情況下,他等於也是在跑業務,比起寫一堆行銷報告,可能這樣的作法會更實在,儘管初期效力有限,但是可以先讓我們藉此把一些推廣的機制建立起來,或許也不錯。

我跟我夥伴討論這件事情,他也認為這樣子的行徑太過誇張,應該讓他下車。不過,現在我還看不懂,他究竟是對是錯,於是我就乾脆把他要的東西都馬上處理好,讓他擁有他在接Case上所有需要的機制,接著設法協助他去跑跑看,或許這會是另一條道路也說不定...

 

要怎麼放手?怎麼授權?

我們家的PM是我大學同學,過去一同研究制約理論,討論管理議題,在管人方面他比我有自信多了,這次請他進來,就希望他來補年輕工程師在經驗上的不足,把他們沒注意到的細節給盯緊。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花了不少的時間在溝通跟討論上,把我對公司日後發展的藍圖解釋清楚,也把我們倆的運作模式做了個確認。根據我原本的想法,是希望先讓他跟著我們的步調走一陣子,再慢慢接棒給他,不過後來他到得晚,而且一上任就很急切地希望把累積的想法付諸實現,所以做了一些調整。為了避免決策管道混亂,我刻意很明確地宣告從九月份開始,會由PM來盯工程師的進度,進行每天例行 PMB (Project Management Board) 的檢討跟追蹤,然後我把公司主要服務以外的事情承接下來,讓他們可以專心在各服務細節的強化上。

放手的時候放得很乾脆,不過實際運作的時候,由於我負責的東西狀況很多,所以時常會忙到時間不固定,導致經常無法參與 PMB 的進行,而當我有空關心一下進度時,卻不時會發現有些地方有失焦的情況,這時候我就得要另外找時間跟PM溝通我目前預期的方向,以及希望他協助的地方,但是這當中許多誤會跟理解的過程實在很耗時間,相對地單位時間內能夠確立的事情反而更少了。加上兩個年輕工程師,原本由我自己管理時,有任何技術上的問題,都已經習慣直接問我,在新PM接手後,一時無法獨自處理,弄得PM很火大,一天到晚在抱怨工程師不能用...

工程師不能用,說到底,也是跟我一開始的決策有關,我刻意不找有經驗的工程師,而是找有底子,願意學習的工程師,目的是希望從一開始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陋習,由我自行訓練。但短短的三個月間,還不至於把一個工程師訓練成甚麼事情都快速完成的老手,特別是做網頁的東西,牽扯的規格跟技術實在太多太雜,要用我們這種已經有近十年經驗的標準去要求他,實在有點強人所難。就這樣,可憐的工程師面臨著每天被幹譙的命運,PM幹譙他太慢,我則幹譙他沒有用心學。其實有時候感覺很糟,因為我很清楚他現在是面臨著雙重標準,加上還有時間壓力,這樣子並不會讓人成長,只會讓人不知所措。結果就是,PM越逼他錯越多,他錯越多我就罵越多,惡性循環~

雖然我明知道這些情況,不過,他犯錯的時候,我無法手軟,因為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地影響到產品,所以我只好跟PM講他程度就是那樣,不要過度期待,有甚麼事情還是先找我規劃過,再切割他能負擔的給他。不過PM那邊過去的習慣就是要求到好為止,所以他還是習慣去要求工程師做事,而不是做好提案找我規劃。

最近我很認真地在觀察PM,我發現他真的如他所說,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要求工程師去做,甚至連網站教學,錄影,也都要他們去做,而且一做就是十多部影片,相當驚人。雖然我過去也要求過工程師去做研發以外的事情,不過我都會盡可能把工作簡化到最簡單,只讓他們做到足夠我需要,其他時間還是希望他們專注在技術研究跟開發上,大部分技術以外的事情,我都會設法找其他管道處理掉,或自行解決。讓工程師做技術以外的事情,偶一為之是有好處,可以讓工程師更了解公司的方向,但是如果工程師老是在做這些事情,而怠慢了技術開發,那可就本末導致了。

所以這幾天當我聽到PM要求工程師準備教材,負責教實習生的時候,我不得不當場打斷PM,請他把這些瑣事排開,幫實習生上課這種事情,還是請PM自己來吧。

雖然當主管的應該把事情安排給下屬去做,不過,主管是否應該自己先做好規劃跟安排,確定好時程跟資源時,再交付給部屬去執行?而不是想到甚麼就說甚麼,有事情想試試看就叫底下的人去做。正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亂丟令旗的後果是很危險的。

同樣的思維,套回到我身上,似乎我也犯了相同的問題,當我要求行銷提出行銷計劃時,一開始也沒有說明期間跟預期目標,要求PM去管理工程師時,也沒有明確地告知他我八月份及九月份的目標是甚麼。這些都是在執行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不清楚,才補充說明的。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是一開始就要能想清楚、講清楚,事實上,我也無法辦到。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恐怕還要不斷地困擾我下去吧...

 

謀定而後動

我經常告訴自己,要做好規劃,再按照計畫執行,當運行有問題時,先修正計畫,再按照計畫執行。在軟體開發上,我很容易就可以做到這樣了,因為我對所有的步驟,細節,跟問題的解法都有經驗。但是在營運上,顯然我仍是起步階段,甚麼方法會導致甚麼後果,我都還沒有歸納出一套明確的標準可以依循。過去都是看別人做,抱怨別人沒做好,如今,自己要去做的時候,才發現腦中只有一堆「不該怎麼做!」要避免,卻沒有一個「該怎麼做!」可以遵循...

現在我最常遇到的就是,當我先做了些計劃,且按照計畫進行,出了差錯的時候,總會有人跟我說「你一開始就該想好了!」...

 

「如果我一開始就能想好的話,我幹麻不想好呢!?」那麼,你就都想好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派大星 的頭像
    派大星

    派大星練功房

    派大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