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個月我給新進人員下最後通牒,要他利用假日回去想想,如果他不能再有所提升,那麼該思考轉換跑道。如果他願意努力,我可以再給他一個月的時間。雖然我認為他大概想過後會決定離職,但我其實很不希望事情照我所想的演變。

很遺憾地,他終究還是決定要離職。

他這樣的決定,就十足地證明我當初錄取他的決定是錯的,同時也代表我判斷力有待檢討。這不但是浪費了自己的精神跟資源,也浪費了對方的時間。這樣的問題,只要我一天不能成長,就無法有所改進。希望未來能夠更妥善地選擇夥伴,這是對自己負責,對投資人負責,同時也是對被找來的夥伴負責...

 

【補】以上月初寫的時候還有很多事情還沒塵埃落定,思緒也還沒有定下來,只好現在再來補一下總結...

 

三月份我一共徵了兩位新人,從幾個人裡面挑出來的。二三月份來面談的人,各式各樣的都有,有四十幾歲喜歡寫程式的,有從國外唸書回來,去資策會上半年課程想要轉行寫程式的,也有資管相關科系畢業或甚至在學中的。我來記錄一下這些人我選或不選的原因吧...

 

年紀大但有熱誠,喜歡寫程式

原本我是30歲以上就不看的,因為我不喜歡管年紀比我大的人,本來我脾氣就不好,而且我做事一向是只看實力,不看資歷的,所以年紀大的人在我底下做事一定很悶,因此盡量不用。不過二月份以來是屬於轉職潮,適合找一些本身有經驗,只是不滿當前工作的人,所以有特別看了一下資歷較深的,其中有一位46歲主動應徵,看得出挺積極,且雖非本科系,但實務經驗也已經累積了快十年,面談後,也發現他確實寫了一些較艱深的程式,而且對程式撰寫有極大的熱誠。同時,因為他不實本科系,所以他要求的薪資也不高,可能兩萬七就願意做了。

當時我考量到,他已經結婚,有兩個小孩要養,在高雄來講,雖然生活費不高,但是小孩成長過程還有許多無形的花費,如果他自身經濟無法負擔,壓力不是轉移到老婆就是父母,長期而言,就算再有心,也會被家庭跟事業搞得心力交瘁。所以對他而言,有較好的薪資是有幫助的,但是,從他本身的實力來看,雖然很有熱情,也很喜歡解決技術問題,但是無法提升到規劃、管理面,以他的背景如果找小朋友來管他,小朋友自己大概也不好意思去管。撇開46歲再過沒幾年就到了適合退休的年齡不談,如果沒辦法擔任規劃跟管理的工作,那就不可能領較好的薪資,因此即使找來了,未來他也會過得很辛苦。

另一方面,由於他目前已經有一個工作,雖然不是他喜歡的,但仍然是個穩定的工作,如果為了來我這邊工作而離職,事後又發現不適合,那恐怕會頓時失去經濟來源,受影響的還不只他自己而已。當我把這些考量因素告訴他時,發現他似乎沒有考量過這些問題,甚至連薪資多少也沒有在意,只想做喜歡的工作,從寫程式的角度來看,這或許是個優點,但是可想而知,他可能是吃米不知道米價,不清楚自己擔負了甚麼責任的人。這樣的人或許有年齡跟資歷,可是思想可能還不成熟,我不能用。

研究所畢業,研究過很深奧的題目

另一位也是年齡較大的,資工所畢業,論文做的是很深奧的題目,但是就實際程式開發而言,可說是完全沒有經驗,且已經一年以上沒有工作。我不會因為他長時間沒工作就認定他不適任,重點在,他沒工作這陣子做了些甚麼?不過看上去除了陸陸續續到處面談碰壁,或去進修上上課以外,就沒有其他作為了。或許有人會覺得,沒工作當然是要認真找工作阿,或是去上課提升自己呀,但是,那些都是外在的形式,重點是一個人若是真的熱愛技術研發,在大學時代可能就自己寫了不少有用或沒用的小程式,在平時可能就會被各種技術報導吸引,而花時間去做研究,那樣的人,就算有一陣子沒工作,也不會在來面談的時候,兩手空空。課業上的作業,資策會補習的作品,都是外力驅使而去執行的,重點是,在沒有外力驅使的前提下,一個人到底做了甚麼?那時候的作為,才能定義一個人的價值。所以儘管他一直強調說,希望有機會,有機會一定會努力,但我認為機會他早就有了,問題是他從來不知道,也沒有真的去努力過...

資策會受訓出來的

這次可能剛好有一期資策會結訓,來的大部分都帶著一樣規格的作品集,該作品也都很漂亮,弄得彷彿是正式上線的專案一般。似乎是資策會的講師會以自己周邊認識的企業當作教材,請受訓的人以此為作業,為他們量身訂做一套系統。不過,看得出來本來那些公司就沒打算採用,所以大部分功能都是為做而做,而且內容不過就是課程上到的東西的運用。不過,我當然也不會因此就不採用這樣的人。但是受訓出來的人統一的特點就是,過去不是那麼熱愛寫程式,是為了生活,經過思考後認為這個有機會賺錢,才去參與受訓的課程。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到了受訓才第一次開發出比較完整的東西。學技術跟學開車一樣,要考過駕照,到處都有保證班,可是能夠練成「慣性移動」或「水溝蓋跑法」的人卻不是到處都有(不懂得去看頭文字D)。重點是要能夠享受那個過程,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然後跟吸毒成癮一樣,就算沒人逼也會不斷地想要去深入研究。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所需要的工程師,是非常需要創造力跟學習力的,因為沒有過去累積的東西可以依靠,所以光是學會怎樣控制方向盤是不夠的,要擁有解決問題的耐心及勇氣。而半路出家學程式的,只把這件事情當成一個工作,那麼承受壓力的能耐就會趨近於零,一旦發現程式改個沒完,就會開始覺得自己以外的人都有問題,開始計算這世界有多麼不公平。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不過如果不是基於這種心態,又有甚麼樣的人會在畢業後,才想到要去學寫程式呢?

如果我今天是大公司,需要的是織布型工程師,而不是設計師,那麼我就會廉價使用這些勞力,但很遺憾的,我無法提供那樣的環境,所以目前也無法選擇這樣的資源。

在學中,對自己很有人生規劃的

這次面談當中,只有一個有這種情形,也是難得在面談中,一個不是由我主動提起 Design Pattern 的,由於他過去也些工作經驗,認為自身不足又回到學校學習,而且不斷地專研,想要在技術領域提升,並且重視規劃,各方面來說都是不錯的人才。不過這樣的人,十個有九個想開發遊戲,以我們公司在做的事情來說,對他實在沒有吸引力,所以就算我錢出再多,我知道他是不會願意來的。因為我自己也差不多是那樣... (連我自己都對我自己這樣的人無解呀!)

 

剩下來的,就只有從學校畢業,第一次沒找到跟程式有關的工作,然後接下來想換成跟程式有關的試試看的,這類的人在我看來至少還有可塑性,像我之前提的那位,就是大學專題寫演算法,看上去對寫程式有興趣,同時他同學也在我這邊做得不錯,所以才找進來的。只是事後發現,程式跟態度都沒有大問題,偏偏他英文程度實在太差,而且對程式以外的技術,又都幾乎沒有進一步接觸,所以在這條路上,也是會很坎坷。

面試一輪下來,坦白說沒幾個可以挑的,真正優秀的,自己有更多打算,半調子的,找來大概就要每天諜對諜,想找生手來訓練,許多人底子就太差。有時候真的不要怪業界只找有經驗的,我當初剛出社會時,也不會因為沒有經驗就沒有工作機會,重點是,有沒有正確的態度,足夠應付學習的基礎,跟正面的心態。最重要的是,能否在這個工作中找到樂趣跟成就感。要說標準高嗎?

 

是,但也不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派大星 的頭像
    派大星

    派大星練功房

    派大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